常見問與答,台北骨灰罐工廠,塔位,禮儀百貨,骨灰罐,骨灰罈,禮儀,葬儀社

台北骨灰罐工廠,塔位,禮儀百貨,骨灰罈圖片

撿骨需注意事項

撿骨需注意事項

注意事項1 :
撿骨時的祭物方面,需要準備水果或餅乾及金紙。金紙方面,祭拜后土是使用壽金,亡者大部分為使用四方金。在一般的傳統公墓中,后土是各自位於每一門墓基的墓庭內,而示範公墓則有一尊共同祭拜的土地公,但在祭拜及燒金紙的順序方面,都是先由土地公開始,然後才是輪到亡者。

注意事項2 :
家屬祭拜完亡者後,即可先到旁邊等待,此時撿骨師,會先進行破土儀式,隨後就開始挖掘,直到棺木上蓋,整個都露出為止。
 
注意事項3 :
棺木上的封釘,先要拔除。然後此時撿骨師,就會請家屬(女兒或孫女)過來,做撐傘的準備動作,一切都準備就序後,就可以將棺木打開來進行撿骨。
 
注意事項4 :
見到屍骨後,由亡者的女兒或孫女負責撐拿一把直式的黑雨傘,站在亡者的頭部位置,其涵意在於不要讓祖先的骨骸直接受到日光的照射、監督撿骨師不要拿走陪葬品(金飾等物品)、用此藉口,讓女兒回娘家敘舊,全家到齊團聚、子女盡其孝道,表達亡者對天的尊重。
 
注意事項5 :
開始撿骨的第一個動作為牽起亡者的手,其意涵為請亡者起身,如同見面時,與對方握手,表示禮貌及尊重。雙手撿完後,接續則由腳往上撿至頭部者居多,順序為撿雙腳部位、撿臀部部位、撿胸部部位,最後撿至頭部部位為止。
 
注意事項6 :
撿骨後,敲破墓碑及后土的用意為不要將亡者名字留在原地,如同住家地址一樣,怕亡者很自然而然的又回到舊址。因此要將墓碑敲破,讓祖先知道已被撿骨,要為他(她)換新厝、讓人知道此處的墓地,可再重複使用,以及表示此處已無亡者,將位置空出來等。
 
注意事項7 :
撿骨完後,骨骸需進行清理、曝曬及整治的工作。至於盛裝骨骸的器具為水泥袋、包仔巾、塑膠筐、米篩及紙箱等,其中水泥袋的「袋」字與「代」字同音,具有一代傳一代的意涵。

注意事項8 :
內行的撿骨師,把骨頭撿好後,清刷乾淨,整個人形由頭至腳,排列出來,全身共二百零六根骨頭,不可欠缺,裝入骨罈中,也要手腳左右分清楚,龍骨用柳枝串連整齊綁好紅線。
 
注意事項9 :
裝骨要注意:1.跪金,膝蓋裝反了,好像跪下,子孫永遠沒出頭。2.手骨反綁,受人牽制。3.咬金,頭殼向前,腳孔靠罈邊,碰壁之意。4.戴金,頭殼撞到內蓋,子孫容易頭暈。其他注意事項還很多,所以內行的撿骨師很重要,不可貪求便宜而吃大虧。
 
注意事項10 :
祖先骨骸最終的安置場所,公立納骨塔為主要的選擇。在進金當日,兄長會邀請姐妹及孫女的家庭成員一起回娘家,為祖先進行「鞏金腳」的禮俗。準備的物品為三牲、當季水果及金紙等。不論是塔葬或土葬,她們都是先行祭拜,然後先行燒金紙,最後主事者會回贈紅圓、發粿、紅蛋或紅包,以表示對她們的感謝及祝福之意。亡者部分,則要備妥下列祭品,計有:當季水果、三牲、紅燭、紅圓(或甜圓湯)及發粿(或紅龜粿)、紅蛋、燈籠(出丁)、酒(或水)、五味碗、12碗(全葷、全素或六葷六素)、一碗飯、一碗菜及一雙筷子等。而在金紙方面依主家人的需求情形,可準備四方金、小壽金、往生錢、庫錢、經衣、大銀及蓮花金等。
 
注意事項11 :
進金採行塔葬時,需分別準備祭拜土地公、地藏王菩薩及亡者的祭品。土地公的祭品為:鮮花一對、當季水果4-5樣、三牲及大壽金。
 
注意事項12 :
地藏王菩薩方面,祭品包括:鮮花一對、當季水果4-5樣,金紙則為大壽金。
 
 
轉貼岳陽兄的好文章資料轉載網址如下: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VRevztSGChF.RrtnLfA-/article?mid=110
 
 

禮儀用品-答禮用品

今人弔喪,除了用輓聯、花圈(已漸減少)、花籃、罐頭塔或是蘭花盆栽外,大都還會包「奠儀」,也就是金錢。「奠儀」古稱「賻贈」或「楮敬」。「賻贈」是親友用些許金錢協助喪家殮葬(辦理喪事)的意思。「楮敬」是供喪家買香燭銀紙於靈前焚燒使用。

對於來問喪弔唁的親友賓客,古時候喪家應於卒哭或除靈之後,分胙於弔者,即把祭拜用的肉分給來弔喪的親友享用。臺灣早期是以豬肉、龜粿分給親友餉用,以誌謝悃,稱為「答紙」或「答紙禮」。

現今喪家對於親友賓客的弔祭,也會準備一些禮品回贈,但已不是祭拜的豬肉或粿品,而是用其他物品替代。這些回贈的禮品,一般稱為「答禮物品」。答禮物品最普遍的就是毛巾和手帕了。毛巾一般價格每條約50.元,手帕約20.元。

另外,對於近親的弔祭,有所謂的「貼拜」。即近親(宗親、姻親)的弔祭,仍保留比較傳統形式,依禮應具備牲禮粿品來祭拜亡者。但這些近親不必親自準備牲禮粿品,而委由喪家代辦(實際是禮儀社代辦)。對於這些近親給的奠儀,就改稱為「貼拜」,意即補貼祭拜。而喪家回贈的答禮,也改稱為「貼拜禮」。

傳統的貼拜禮物品也不同於一般賓客以毛巾手帕的答禮物品,而是比較豪華的貼拜禮盒。一般貼拜禮盒內容包括:大浴巾、香、燭、銀紙和一包糖果。貼拜禮盒價格約200.元。

參考資料來源 : http://sycy.com.tw/Detail.php?LevelNo=80

禮儀用品-弔祭用品

婚喪喜慶、禮尚往來是人情世故。當親友遇有喪事不幸,或接到親友訃聞時,一般是如何表示我們的哀悼?當然,若是至親好友,自應是親赴弔唁。但是在弔唁之外,依臺灣傳統禮儀,應備什麼物品向亡者弔祭或向遺眷致意?

罐頭塔
罐頭塔是初聞親友發生喪事,為表示對亡者的哀悼,遂具祭品祭拜。但祭品容易敗壞,因此用罐頭食品或飲料祭拜,一方面可以在靈前久放,一方面也可以給遺眷日後食用。
罐頭塔是比較傳統的弔祭禮品,一般分五層、七層及九層罐頭塔。罐頭內容物大部分是飲料,也有食品(如燕窩)或酒類(如啤酒),甚至有用XO級洋酒者。其價格則依罐頭的層數、內容和品質來區分價格,一般約在1,500.~3,000.元之間。


罐頭山
其意義與物品都與罐頭塔相同,只是「數量」和「外觀」不同。罐頭山是把罐頭堆積成金字塔狀,罐頭數量多,品質也較講究。一般都是表現彼此的深情厚誼的祭品,價格約15,000.~30,000.元之間。花圈
弔喪用花圈的意思,就是向亡者獻花致哀,是最普遍,也是最便宜的弔祭禮品。由於花圈一般都是沿路擺放,且風吹容易倒下傷到人或車,現今已逐漸被花籃取代。花圈一對價格約500.元。


花籃
花籃和花圈的意義一樣,都是向亡者獻花致意。不過,花圈為省成本,絕大部分是塑膠花,已漸被淘汰。花籃則是以鮮花插成,分一般花籃、高架花籃和雙層花籃。由於花卉擺放靈堂前,既溫馨又肅穆,價格也不貴,因此很受歡迎。花籃價格約1,000.~3,000.元

羅馬柱
羅馬柱是鮮花的另一種呈現方式,用一羅馬柱子,上頭放一大盆鮮花。由於羅馬柱高大,相當顯著,用花也多,價格也較貴,約5,000.~8,000.元。

蘭花盆
用數株蘭花合種成一大盆,一般使用白色蝴蝶蘭。由於蘭花高尚典雅,且久放不凋謝,因此許多人喜歡送蘭花盆。蘭花盆有五株、七株或九株等不同,價格也不一樣,約2,500~3,500.元。

 輓聯
舊時弔喪時,書於白布,懸掛於靈堂之哀弔文詞有輓幛、輓軸、輓額及輓聯等多種。輓幛通常是四字,如「德望常昭」、「音容宛在」等詞,以直式書寫於七尺白布。若寫於立軸,則稱「輓軸」;若是橫寫,則稱為「輓額」。至於輓聯,則是兩聯句輓詞,如「流水夕陽千古恨 淒風苦雨百年愁」、「歸去來兮,夜月樓臺花萼影 行不得也,漫天風雨鷓鴣聲」。今人則把四字橫書的「輓額」稱為「輓聯」。
現今贈送輓聯者,通常為機關團體、政府官員、民意代表,或是有身分地位者。


奠儀
奠儀古稱「賻贈」或「楮敬」。「賻贈」是親友用金錢協助喪家殮葬(辦理喪事)的意思。「楮敬」是以金錢供喪家買香燭銀紙於靈前焚燒使用。無論用什麼名稱,都是現金的意思。
奠儀的多寡,視交情親疏遠近而不同,但原則是要奇數,不能雙數。一般金額大都是在1,500.~5,000.元之間(團體或特殊交情例外)。牲禮
宗親或姻親依傳統禮儀,應於出殯前一天備牲禮至亡者靈前祭拜。牲禮有一般用三牲(豬鴨魚或豬雞魚),也有用五牲(豬鵝雞魚魚或豬鴨雞魚豆干)者。不過,現今都已委由喪家代為購買祭拜,而宗親或姻親則以奠儀方式給付現金,稱為「貼拜」。「貼拜」的金額一般會和奠儀一樣或多一些,畢竟彼此關係是宗親或姻親,且還有牲禮的「代辦費用」。


陣頭
陣頭種類很多,樂隊、花車、獅陣等,凡是在出殯隊伍前的陣頭都屬之。陣頭一般不是喪家自己僱請,而是由出嫁的女兒或朋友出資聘請。所以一般會以陣頭多來顯示喪家的交遊人脈廣闊。不過,由於時代的不同,且陣頭的吵雜和影響交通,現今已漸少人使用。

鎮頭費用視陣頭人數而不同,從最便宜的花車1,500.元,到數萬元的舞龍舞獅陣都有。

參考資料來源 : http://sycy.com.tw/Detail.php?LevelNo=79

禮儀用品-紙紮用品

紙紮是從過去的陪葬「明器」演變而來,種類包括房屋、汽車、金山、銀山、電氣用品、日常生活用品及男女傭人等。這些紙紮都是在出殯前一天的功德法會中焚燒,目的是要化給亡者在陰間使用。
紙紮是用竹篾為骨架,外表糊紙而成。由於作工精細,價格不菲。
現在紙紮的使用,仍以南部為主要。北部及中部大都簡化為用紙板印製折成,尺寸較小,種類較少,價格也便宜很多。
南部使用的傳統紙紮,主體是房屋,依房屋大小及豪華不同,價格也有差異。一般而言,一座紙紮房屋價格約在10,000.~30,000.元。也有更大型華麗的莊園屋宇,一座要價十餘萬元。

而北部與中部使用的紙板型紙紮,價格就便宜很多,約5,000.~6,000.元。內容則有紙厝、櫃子、箱子、汽車、金山、銀山和男女傭人。

參考資料來源 : http://sycy.com.tw/Detail.php?LevelNo=78

禮儀用品-庫錢(紙錢)

紙錢源於漢代的「瘞錢」。漢朝時候盛行以錢幣隨葬,以象徵財富。當時使用的是日常使用的銅錢,但除了王公貴族,一般尋常百姓怎有那麼多銅錢拿去陪葬?因此有了泥土製的冥錢代替,稱為「瘞錢」。後來在紙張發明之後,更有了紙製的「瘞錢」。

魏晉時期佛教傳入中土,到了隋唐時期,佛教已盛行於中國,而佛教葬俗也在民間傳播開來。由於佛教倡導荼毗火葬,原本是埋葬的「瘞錢」也改為焚燒,祭拜燒紙錢的習俗也就這樣流傳至今。

相傳唐朝的王璵在擔任「祠祭使」時,發明焚燒紙錢。而唐代詩人張籍<北邙行>的詩中,有「寒食家家送紙錢,烏鳶作窠銜上樹」詩句。白居易<寒食野望吟>也有「風吹曠野紙錢飛,古墓累累春草綠」詩句,顯見紙錢在唐時已很普遍。

紙錢後來為了更具體,在紙上黏貼一小張金箔紙或銀箔紙,而有了「金紙」及
「銀紙」。紙錢或以版印方式,印上各種不同圖案,或把紙錢裁製成不同尺寸,而賦予紙錢各種不同功用,則是紙錢後來的發展了。

在臺灣傳統喪禮中使用的紙錢,主要是銀紙(冥紙)和庫錢(庫銀)。銀紙即是紙錢上黏貼一小張銀箔紙,被認為這是鬼魂或是陰間使用的紙錢,所以也稱為冥紙(金紙是認為是神佛使用的紙錢,因此供佛或拜神使用金紙)。

庫錢(庫銀)與銀紙相似,都是鬼魂在陰間使用的紙錢。但是庫錢特指是鬼魂在陰間財庫裡的錢,也稱為庫銀。臺灣傳統喪俗認為,每個死者(亡魂)都有其專有的財庫。當親人死亡,家人要焚燒足夠的庫錢以裝滿其財庫。而陰間的財庫要存放多少庫錢才足夠?自是愈多愈好。因此,在臺灣南部燒庫錢是喪葬事務裡的一件大事。庫錢(紙錢)一張代表一佰元,一百張庫錢用白紙包成一塊,一百塊庫錢再包成一支庫錢,一支庫錢即代表一佰萬元。在臺灣南部,燒庫錢一般都是以「支」計算。一場喪事一般都要焚燒2~300支以上的庫錢,亦即要焚燒2~3億元以上的冥錢給亡者。

至於一佰萬元的庫錢(一支),要用多少新台幣購買?一般庫錢的價格一支約在50~80元左右(視庫錢品質而有不同)。也就是說一場喪事在庫錢的部分,至少要燒掉一萬元以上的新臺幣。

有趣的是,臺灣南部和中部、北部的庫錢,其外表和形狀有很大的不同。顯然其彼此幣值應也是不同,只是不知其間匯率是如何?

參考資料來源 : http://sycy.com.tw/Detail.php?LevelNo=77

禮儀用品-棺內陪葬品

眾所周知「棺木(棺材、大厝、大壽)是裝死人的」。但是,除了遺體外,臺灣傳統習俗棺木內還放置什麼東西?依習俗,棺內物品包括:

1. 庫錢(銀紙)
庫錢或銀紙放置在棺木底層,目的是吸屍水用。舊時有用稻草灰、炭末、木屑、茶葉或粗紙等,現今也有許多人採用衛生紙。在棺底鋪庫錢、銀紙、木屑、茶葉或衛生紙,這都是土葬或「打桶」才有使用。現在大都是火化,棺木工廠做好出廠時,棺內已有很漂亮的裝潢,棺底亦鋪有墊布,遺體直接放入,不再鋪墊其他物品。

2. 七星板
棺底鋪好庫錢或銀紙後,舊時上面會放一塊薄木板,上繪北斗七星或鑿七孔(左三右四),稱「七星板」。
七星板源於魏晉南北朝,盛行於隋唐五代時期。七星板的意義似是給死者以北斗引路或方向之用,也有鎮煞之意。七星板流傳至今,除了部分土葬外,今人已少有人使用七星板矣。

3. 棺席(底被)
在七星板上鋪一層用麻、苧、白布合縫的布,稱為棺席或底被。唯這也是舊時或傳統土葬才有的做法,今人已不用。

4. 屍枕
屍枕是遺體入殮時的頭枕。屍枕以銀紙為填充物,外覆以白布及紅布。依傳統禮俗,枕頭裡面還要放雞毛和狗毛,稱為「雞枕」,是喻雞啼狗吠,讓亡者知道晨昏時間。(屍枕或雞枕兩端高,中間凹下,形如菱角或元寶,故也有稱菱角枕或元寶枕者)。

5. 水被
覆蓋屍體的被子,一般以白布中綴紅布,現今亦有以陀羅尼經被覆之。

6. 桃枝  柳枝
意謂供亡者往陰間路上驅狗或拄杖使用,今人多已不用。

7. 過山褲
是一件褲管一正縫一反縫的褲子,意謂供亡者在往陰間路上遇有惡鬼攔路時,丟給對方穿的緩兵之計。因褲管一正一反無法穿上,亡者可趁機逃離。今人多已不用。

8. 石頭  豆鼓  熟雞蛋或鹹鴨蛋
意謂若石頭腐爛,豆鼓發芽,雞蛋(鴨蛋)孵出小雞(小鴨),才能回來與家人相聚。即幽冥兩隔,永不能見面之意,今人多已不用。

9. 手巾  扇子  梳子
供亡者擦汗、扇涼和梳理用,同時也有喻傷心離散之意(扇、散同音;手巾拭淚;梳,離也)。

10. 金銀紙
遺體入棺後,除了以庫錢或銀紙填塞固定外,依傳統禮俗左腳踩一金紙,右腳則踏一銀紙,稱「左踩金,又踏銀」,喻富貴之意。

11. 隨身庫(金銀庫)
用一白色布袋,裝入亡者初終至入殮期間,在其靈前焚燒的庫錢、銀紙的灰燼,置於棺內,稱為隨身庫。隨身庫的意思,就是亡者「隨身攜帶的金庫」。

12. 隨身嫺

隨身嫺是一對置於棺內的男女紙俑,為供亡者貼身使喚的奴僕,今人或已不用。

參考資料來源 :  http://sycy.com.tw/Detail.php?LevelNo=76

禮儀用品-壽衣

遺體在入殮前,應予沐浴,把身體洗乾淨,然後換上一套新的或是乾淨的衣服。這套衣服就是壽衣(老一輩有稱為「老嫁妝」者,意即一個人年老時,在最後一次離家出門《出殯》,要穿著或使用的物品)。
壽衣一般分中式和西式兩種:中式壽衣男性是長袍馬褂;女性是鳳仙裝。西式壽衣男性是西裝,女性是洋裝。
壽衣的價格是依材質而不同,一般約5,000.~10,000.元。

現在許多人為親人穿著壽衣時,不再使用禮儀社提供的壽衣,而是選擇一套亡者生前喜歡的衣服,漂亮又省錢,是很好的方式。

另外,傳統有依死者年紀來穿著壽衣件數之習俗。年紀愈大,壽衣件數愈多。一般是五件或七件或九件。由於穿了那麼多件衣服後,變得腫脹不好看,所以現在已不再拘泥於件數。或是把衣服的內裡也算進去,而有「三件五層」的說法。

參考資料來源 : http://sycy.com.tw/Detail.php?LevelNo=74

禮儀用品-棺木

棺木,或稱棺材,臺語也稱之為大厝或大壽(意即高齡以後的大房子),是喪葬事務中,必須要也是最重要的物品。棺木一般分土葬棺木與火化棺木二種。土葬棺木都是依照傳統製作,耗時費料,價格比火化棺木高出很多。

1. 土葬棺木
就是傳統棺木,由一整塊大木料製作而成。造型因地區而有不同,分北式、中式、南式及上海式等。棺木的價格主要取決於木材的種類而非型式,臺灣檜木、臺灣肖楠及臺灣紅豆杉最為昂貴,大陸福杉、香杉次之,其他國外進口木材又次之。價格昂貴的棺木要價100萬元以上(如王永慶的臺灣檜木棺,價格?萬元),一般的土葬棺木價格約30,000.~80,000.元,高級棺木約100,000.~300,000.元。

2. 火化棺木
火化棺木較不講求木材材質,棺木外觀都會上漆或是貼皮處理。火化棺木比較重視內部裝潢和使用的方便性,如兩截式棺蓋方便家屬瞻仰遺容。一般火化棺木價格約8,000.~15,000.元。

參考資料來源 : http://sycy.com.tw/Detail.php?LevelNo=73

靈骨塔位購買注意事項

(1)產權問題
墓園/寶塔之買賣,猶如不動產交易。經營者之產權是否清楚?消費者購買的是使用權還是所有權?有無產權憑證?是使用權憑證還是所有權憑證?是政府機關、私人單位或個人發給產權憑證?憑證有無明確標示墓基或塔位地點(位置)?所有權或使用權有無時間期限?骨灰(骸)遷進或遷出有無限制(很多是有限制的)?骨灰(骸)遷出後是否仍然擁有所有權或使用權(很多是遷出後即喪失使用權)?

(2)日常管理問題
有無做好日常環境清潔管理?有無做好日常安全管理(曾發生骨灰罈失竊事件)?有無做好環境景觀的維護管理?早晚有無舉行宗教儀式(如誦經、彌撒或禮拜)?

(3)其他服務
有無網路祭拜服務?有無定期舉辦大型宗教儀式(如清明節或中元節之法會、彌撒或禮拜)?有無代祭拜服務(如子女在國外)?有無代辦鮮花、祭品服務?有無重要節日提醒服務(如週年、誕辰或忌日)?有無定時定期墓園/寶塔接送服務?有無24小時客戶諮詢服務?

生前契約退費或換約

生前契約(生前殯葬服務契約)簽訂後,生前務契約業者與消費者在定期檢視修改契約內容時,或是在生前契約業者開始提供服務後,由於地方禮俗問題,或家屬意見問題,或其他因素問題,致契約內容在執行時,經常會有修改變更情形。而契約內容有修改,就會牽涉退費換貨的問題。

在總價格不變的原則下,消費者或家屬要求變更服務項目或規格,殯葬服務業者應配合辦理。

若因不可抗力或不可歸責於業者之事由,致契約所列殯葬服務項目或商品無法提供時,業者應經家屬同意,得以同級品或等值以上之商品或服務替代之。

 

若殯葬服務業者無法提供同級品或等值以上商品或服務時,應與消費者或家屬合議退費事宜。

在實務上,消費者或家屬也會要求更高品質或規模或增加服務項目或商品。這些變更則會涉及換貨或增加費用問題。此一情形則應本於平等互惠原則,由殯葬服務業者與消費者或家屬協商,經雙方同意後行之。

相關問題內政部已訂定「生前殯葬服務契約退費換貨處理原則」,請參考查閱「殯葬法規」。


參考來源 : http://sycy.com.tw/Detail.php?LevelNo=87
骨灰罐,骨灰罈圖片
骨灰罐,骨灰罈圖片
台灣製 微笑MIT標章